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知识讲解编 稿:董海娜   责 编:王娜课前导入 INCLUDEPICTURE "http://video.etiantian.com/fav.gif" \* MERGEFORMAT   

《包身工》知识讲解 编稿:董海娜 责编:王娜 课前导入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 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 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 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 常识。 2、仔细研读文本,体察文章主题与作者情感。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学习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4、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 5、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 写作方法。 知识汇总 1、关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 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 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因 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是《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2、作者简介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生于1900年,浙江杭州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 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 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解 放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 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

腾讯文库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