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教案
七年级生物《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的研究是从观察和实验入手的,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是学好生物课的前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生物学观察和实
七年级生物《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的研究是从观察和实验入手的,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是 学好生物课的前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生物学观察和实验中的常用用具。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 验能力。 3.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显微镜的使用为本课的重点,因为植物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都非常微小,用一般 的放大镜(为单片双凸透镜,放大倍数从几倍到十几倍),是不能看清的,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较 高(一般为100多倍到几百倍),使用它就能看清植物体的细微结构了,所以显微镜成为了生 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用具,要了解生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学会使用显微镜。 2.显微镜是初中学生第一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难点,这是因 为:(1)由于显微镜是较昂贵的仪器,在不具备人手一台或两人一台的情况下,很难让学生学 会正确地、熟练地使用。(2)学生是初次接触到显微镜,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一无 所知。(3)初中生一般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在练习使用过程中,多余动作多,容易出现不正当操 作以至损坏显微镜的现象。所以,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解决这些问题是应该在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 解决显微镜不足和没有专用教室的问题,可在普通教室,将两个或四个学生课桌并在一起, 构成一个临时实验台,以避免因课桌太小无法练习操作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多, 显微镜少的问题,以2~4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轮换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本课的教学方法: 1.常规方法:先以挂图和教材为例,讲述实验用具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分组练习, 此方法优点为易于组织教学,缺点是学生的听、看与实际练习脱节,不利于操作能力的形成。 2.同步教学方法:挂图和实物相结合,边讲边看边操作,老师讲一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并 动手练习操作一下,此方法的优点为:使学生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多种感官同时 感觉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印象深刻。缺点为:组织教学难度大,学生出于对用具的新鲜感,往往 会忽略老师对用具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的介绍,而急于动手操作。所以,建议在确有把握组 织好教学的前提下采用此方法。 三、教学过程:(以同步教学法为例) 1.引言设计:此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完绪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基础上进行 的,是将学生引人生物学具体学习过程的重要一步,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来 设计引入语,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以绪论引入。这是在绪论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渴求生物学知识的欲望,例 如:"在绪论中提到了将要学习的几大部分内容,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生物世界了,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板书:第一部分植物)首先我们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植物虽然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构成它们身体的基本结构却十分微小,不借助于一些专门的用具和 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我们是观察不到的。所以,我们在了解植物之前,要先认识和熟悉一下 观察植物结构时所使用的一些用具和方法。" (2)从日常生活引入。这样的引人可以使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自然地将认识过 渡到课堂知识中,不会出现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的现象,同时也潜在地培养了学生从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