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目标教学理论
八、目标教学理论 目标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三大流派(理性派、感性派、人本派)中理性派的杰出代表。还有学者认为,目标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四大教学实验家族(学导式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创造教学)
八、目标教学理论 目标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三大流派(理性派、感性派、人本派)中理性派的杰出代表。还 有学者认为,目标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四大教学实验家族(学导式教学、目标教学、 情境教学、创造教学)之一。获得这样广泛的好评,在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是极为罕见的, 因此,有必要重温其理论与实践。 1、目标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 一是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二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是通过有组织、 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达成的,不是学生自然成熟的结果。三是学生的发展变化, 不仅表现为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也表现为与行为变化相统一的心理变化。学生的发 展是心理与行为的统一。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正确地把 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教学目标的内隐与外显都是 相对的,教师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行为化目标的价值, 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内隐目标的重要,而排斥行为目标的价值。二是教学目标的收敛 性与开放性。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 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 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三是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课堂教学 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期性目标与非预期性目标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任何教育机遇。 (2).什么是目标教学。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目标教学,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0年8月,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 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这一定义简明扼要,既反映了目标教学的特征,也揭示 了目标教学与其它教学理论流派的区别。 具体而言,目标教学具有五个特征:一是以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将教 材按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独立的单元,在整体设计和分节授课的基础上, 把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单元达标作为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步子,在 实现单元目标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二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是以异步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 只有尽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特征与需要,才有可能使不同的学生学会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 同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必须把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四是以可控变量作为优化 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有些容易改变,有些则较难改变。教师要通过 操作和调控那些较易改变的教学因素优化课堂教学。五是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 的保证。目标教学借助教学评价建立的自我反馈矫正系统,为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了 监督保障机制。 2、目标教学的理念与要义 (1).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乐观主义的教学思想,它既为保障中小学生的 基本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发中小学生潜能找到了科学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了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将是寻 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而不是在教育的不同阶梯上, 挑选少数能够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