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黄坪乡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大理市黄坪乡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1)—(4)题。生命中的土地黄安详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
(今海南)。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 云南省大理市黄坪乡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伤、恶意的毁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上消融殆尽。此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却完成了一项 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 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1)—(4)题。 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 生命中的土地 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也意味着宋代 黄安详 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 再或是一个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 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岳麓之于朱熹、桐城之于姚 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 鼐……在这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 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劳作生活。据 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坡”便以其朴实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芜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的土地! A.本文引用陆游的《入蜀记》是为了交代“东坡”的来历;引用《东坡》一诗则是为了说明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近土地 块土地给诗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引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则是为了说明苏轼豁达放旷的心 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 胸。 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 B.第3段中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步入仕途、成名成 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诗人正准备薅锄杂草。“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诗人 家后依然能走近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前者如陶渊明、孟浩然、范成大,后者如杜甫、林逋等。 正释耒长叹,由衷感慨耕作之不易。 C.“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表现的境界,我们在苏轼的诗词中还可以见到。如“日啖荔枝三百 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年谁作地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又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不仅给诗人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 等。 间的收获(以填饱他“不合时宜”的肚皮),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东坡》一诗是这样 D.文章提到的“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应是唐代的柳宗元。他因被贬永州而心境压 写的: 抑,并最终英年早逝。韩愈为了祭奠他,写作了《柳子厚墓志铭》一文。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E.本文作者一面将笔触深入到过去,再现了苏轼躬耕东坡的史实,一面则用现代人的目光重新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审视“东坡”的现实价值和精神实质,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对苏轼真切的理解与同情。 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 (2)首段中说,“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我们浪漫的想象指的是什么?说它“遥 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 远”的原因又是什么?(6分) 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从中不 (3)理解下面语句的含意。(6分) 由顿生凄凉!清幽峻冷较之于豁达放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由要为苏轼赞叹了!“此心安处是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和更远的儋州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