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书生纸上兵

杀敌书生纸上兵李鸿章谈心SNOWSWORDS幼樵之败,非战之罪,乃是败在锋芒太露、不留余地。做事要高调,做人却要低调,可以当大官、做大事,却绝不可以做“大”人,更不可以愣充“大”人,这亦是鸿章的经验之

杀敌书生纸上兵 李鸿章谈心SNOWSWORDS幼樵之败,非战之罪,乃是败在锋芒太露、不留余 地。做事要高调,做人却要低调,可以当大官、做大事,却绝不可以做“大”人, 更不可以愣充“大”人,这亦是鸿章的经验之谈。文/雪珥论才宰相笼中物,杀敌 书生纸上兵。此诗句,世传为鸿章小女鞠耦所作,感慨中法马江之战(即中法战争 中的马尾海战),颇有为张幼樵(张佩纶字)惋惜之意。传言幼樵读之,顿生爱慕之 意,终得秦晋之好。幼樵确是鸿章之东床,但此诗既非小女所作,因才生爱之故 事,亦是野叟村言。倒是“杀敌书生纸上兵”一句,确是道尽世人对幼樵之观感。 马江之战,幼樵狼狈不堪,通国皆知,已成赵括、马谡式人物,叠遭讥讽,牵强附 会、无中生有之故事亦不少。甚或有对联道:“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 来无恙。”说是未战之先,幼樵常说,一旦战败,即以三钱鸦片殉国;及至真败, 却仓惶逃命,还带了猪蹄充作干粮。此类野叟村言,虽为杜撰,却也编得巧妙。即 便幼樵本人闻听,亦不禁莞尔——自然只有苦笑。“青牛角”幼樵乃是鸿章故人之 子。其父名为张印塘,虽为直隶丰润人氏,却在江淮为官。长毛(太平军)乱起,鸿 章回乡办理团练,遂一同兴兵抗敌,或分道转战,或并马合击,意气颇为投合,相 互激励劳苦。鸿章以为,古贤所谓“坚忍负重”者,印塘正是其人。印塘后卒于浙 江,亦是鸿章命笔,洒泪手书墓志铭,资助其子幼樵扶柩归籍安葬。幼樵生于杭 州,得江南文风熏陶,自幼聪慧,常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然毕竟北人心性,刚烈 而有锋芒,倒与鸿章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幼樵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三岁,科名亦 不算晚,因之其本人有“十三通文史,二十谒天子”的自夸。3年后,授翰林院编 修,此乃仕途正道,宰辅大员莫不由此晋身。皇上(光绪皇帝)登基时,大考翰詹, 幼樵名列二等第三,遂升擢侍讲,任“日讲起居注官”,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幼樵 常上奏论经国大政,臧否国事,风评人物,慷慨激昂,一时声名鹊起。其时鸿章已

腾讯文库杀敌书生纸上兵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杀敌书生纸上兵付费本文由文库吧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杀敌书生纸上兵李鸿章谈心SNOWSWORDS幼樵之败,非战之罪,乃是败在锋芒太露、不留余地。做事要高调,做人却要低调,可以当大官、做大事,却绝不可以做“大”人,更不可以愣充“大”人,这亦是鸿章的经验之谈。文/雪珥论才宰相笼中物,杀敌书生纸上兵。此诗句,世传为鸿章小女鞠耦所作,感慨中法马江之战(即中法战争中的马尾海战),颇有为张幼樵(张佩纶字)惋惜之意。传言幼樵读之,顿生爱慕之意,终得秦晋之好。幼樵确是鸿章之东床,但此诗既非小女所作,因才生爱之故事,亦是野叟村言。倒是“杀敌书生纸上兵”一句,确是道尽世人对幼樵之观感。马江之战,幼樵狼狈不堪,通国皆知,已成赵括、马谡式人物,叠遭讥讽,牵强附会、无中生有之故事亦不少。甚或有对联道:“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来无恙。”说是未战之先,幼樵常说,一旦战败,即以三钱鸦片殉国;及至真败,却仓惶逃命,还带了猪蹄充作干粮。此类野叟村言,虽为杜撰,却也编得巧妙。即便幼樵本人闻听,亦不禁莞尔——自然只有苦笑。“青牛角”幼樵乃是鸿章故人之子。其父名为张印塘,虽为直隶丰润人氏,却在江淮为官。长毛(太平军)乱起,鸿章回乡办理团练,遂一同兴兵抗敌,或分道转战,或并马合击,意气颇为投合,相互激励劳苦。鸿章以为,古贤所谓“坚忍负重”者,印塘正是其人。印塘后卒于浙江,亦是鸿章命笔,洒泪手书墓志铭,资助其子幼樵扶柩归籍安葬。幼樵生于杭州,得江南文风熏陶,自幼聪慧,常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然毕竟北人心性,刚烈而有锋芒,倒与鸿章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幼樵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三岁,科名亦不算晚,因之其本人有“十三通文史,二十谒天子”的自夸。3年后,授翰林院编修,此乃仕途正道,宰辅大员莫不由此晋身。皇上(光绪皇帝)登基时,大考翰詹,幼樵名列二等第三,遂升擢侍讲,任“日讲起居注官”,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幼樵常上奏论经国大政,臧否国事,风评人物,慷慨激昂,一时声名鹊起。其时鸿章已
总督直隶,对幼樵远观近察,深为其阅历太少、自命太高、仕途太顺、锋芒太露而叹息。翰林毕竟只是文字之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却都是站在局外论人长短,与置身局中当家任事截然不同,民谚所谓“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也,雾里看花、隔靴搔痒,终堕于务虚名而鲜实际,于事无补,于己亦不利。光绪五年,幼樵丧母,丁忧守制三年,遂离京师、归直隶。鸿章资助白银千两,助其葬母,亦邀其来津入幕,冀其练习时事,他日可不仅托之空言。不料,守制期满销假回京之后,幼樵锋芒更甚于前,纠弹大臣、笔锋如刃,被其扫到、扫倒之三品以上大僚,居然有20多人,如侍郎贺寿慈,尚书万青藜、董恂,皆被劾去。幼樵作诗自陈:“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狂傲之气,跃然纸上。自此,幼樵被世人看做“清流”之中坚。“清流”诸人,皆为御史、翰林等,多未实际行政,坐而论道。虽自命为“清”,却党同伐异,拉帮结派,既不干事,又牵扯干事之人,在鸿章看来,其实“浊”得不得了,无非假道学而已。甚且,“清流”中亦分南北两派,分别以翁同与李鸿藻为首,你争我斗,污浊不堪。幼樵算是北派“清流”。既有结党,自有分工。“清流”与“青牛”谐音,时人遂将北派“清流”诸人分出“牛头、牛角、牛肚、牛鞭、牛尾”等等,不一而足。“牛头”自是李鸿藻,此公虽与鸿章姓名相近,却非乡党、更非宗族。鸿章算是“浊流”,对此辈坐而论道者,往往敬鬼神而远之。李鸿藻乃两朝帝师,先帝病重时曾代批奏章,权倾一时,幼樵与之皆是直隶乡党,颇蒙器重。“牛角”有二,一为张之洞,另一就是幼樵。二张文词犀利,生性好斗,正是“牛角”的好材料。二张中,张之洞为人圆滑,颇能见风使舵,貌似犀利,却是看人下菜,总以不树敌、不留后患为准。相比之下,幼樵少些瞻前顾后,不计后果,开罪不少人,亦为自己种祸不少。鸿章之旧部张树声,其子华奎居然亦算“清流”中人,人称“牛腿”,亦或“牛毛上之跳蚤”。督抚公子,挤入词臣堆中,无非为“牛头”、“牛角”供奉差遣,帮闲敲边鼓而已。不料,张家父子笼络“清流”,志不在小。鸿章因丁忧出缺,由树声署理直隶总督,论公论私,皆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