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书生纸上兵
杀敌书生纸上兵李鸿章谈心SNOWSWORDS幼樵之败,非战之罪,乃是败在锋芒太露、不留余地。做事要高调,做人却要低调,可以当大官、做大事,却绝不可以做“大”人,更不可以愣充“大”人,这亦是鸿章的经验之
杀敌书生纸上兵 李鸿章谈心SNOWSWORDS幼樵之败,非战之罪,乃是败在锋芒太露、不留余 地。做事要高调,做人却要低调,可以当大官、做大事,却绝不可以做“大”人, 更不可以愣充“大”人,这亦是鸿章的经验之谈。文/雪珥论才宰相笼中物,杀敌 书生纸上兵。此诗句,世传为鸿章小女鞠耦所作,感慨中法马江之战(即中法战争 中的马尾海战),颇有为张幼樵(张佩纶字)惋惜之意。传言幼樵读之,顿生爱慕之 意,终得秦晋之好。幼樵确是鸿章之东床,但此诗既非小女所作,因才生爱之故 事,亦是野叟村言。倒是“杀敌书生纸上兵”一句,确是道尽世人对幼樵之观感。 马江之战,幼樵狼狈不堪,通国皆知,已成赵括、马谡式人物,叠遭讥讽,牵强附 会、无中生有之故事亦不少。甚或有对联道:“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 来无恙。”说是未战之先,幼樵常说,一旦战败,即以三钱鸦片殉国;及至真败, 却仓惶逃命,还带了猪蹄充作干粮。此类野叟村言,虽为杜撰,却也编得巧妙。即 便幼樵本人闻听,亦不禁莞尔——自然只有苦笑。“青牛角”幼樵乃是鸿章故人之 子。其父名为张印塘,虽为直隶丰润人氏,却在江淮为官。长毛(太平军)乱起,鸿 章回乡办理团练,遂一同兴兵抗敌,或分道转战,或并马合击,意气颇为投合,相 互激励劳苦。鸿章以为,古贤所谓“坚忍负重”者,印塘正是其人。印塘后卒于浙 江,亦是鸿章命笔,洒泪手书墓志铭,资助其子幼樵扶柩归籍安葬。幼樵生于杭 州,得江南文风熏陶,自幼聪慧,常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然毕竟北人心性,刚烈 而有锋芒,倒与鸿章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幼樵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三岁,科名亦 不算晚,因之其本人有“十三通文史,二十谒天子”的自夸。3年后,授翰林院编 修,此乃仕途正道,宰辅大员莫不由此晋身。皇上(光绪皇帝)登基时,大考翰詹, 幼樵名列二等第三,遂升擢侍讲,任“日讲起居注官”,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幼樵 常上奏论经国大政,臧否国事,风评人物,慷慨激昂,一时声名鹊起。其时鸿章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