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徐明利)

《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徐明利)一、教学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之前已经具有微粒、集合体、相对原子质量等对物质的量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前知识。在进行新课之前,适当的回顾可是为学生理解

《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徐明利) 一、教学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之前已经具有微粒、集合体、相对原子质量等对物 质的量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前知识。在进行新课之前,适当的回顾可是为学生理解 物质的量引入的意义、含义和应用奠定基础。 教师必须注意的是,本节概念少而简单,但比较分散,联系不是很紧密,许 多学生不能自觉的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的是 如何在概念系统的呈现过程中将分散的概念联系起来,淡化概念的表征意义,突 出其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工具性作用和科学方法论上的意义。 另外,如何将枯燥的纯概念性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生活中走进化学, 丰富概念背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 我们的精心设计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 的量来计量物质。 (3)通过对1mol物质质量的研究,让学生得出摩尔质量的概念,建立起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 (4)概况出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是“物质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 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 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 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得出哲学思想并应用于教学,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化学 学习中的乐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 (1)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知识回顾】 「教师」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不仅存在一个看得见、 摸得着的宏观世界,还存在一个很庞大的微观世界。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物质 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各种微粒构成的,你知道这些微粒有哪些吗?

腾讯文库教学案例(徐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