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07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 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 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 〜 【课时安排】23个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教 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 【情感价值】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 步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材处理】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 学 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 的生 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 方 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 【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 .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 .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 是 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 交替 现象。 【演示】. 1 .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 2 .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3、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 经 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 条 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 太 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三、地球的公转 【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 flash课 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 太阳直射点 四季划分 节气 时间 春分 夏至 秋分

腾讯文库《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