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WORD版
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适用的主体不同 用合同及劳动合同的主体一般均为单位和个人。但是,“单位”及“个人”的范围在不同合同中有不同的界定。聘用合同中的单位(在聘用合同中称为聘用单位)仅指事业单位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适用的主体不同 用合同及劳动合同的主体一般均为单位和个人。但是,“单位”及“个人”的 范围在不同合同中有不同的界定。聘用合同中的单位(在聘用合同中称为聘用单位) 仅指事业单位,不包括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 位。聘用合同中的个人(在聘用合同中称为受聘人员)仅指通过聘用合同与事业单位 (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外)建立聘用关系 的劳动者。此外,聘用合同中引入了回避制度,对受聘人员的范围及岗位作了特殊 要求,即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 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审 计、纪检监察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鉴于首次在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实际,聘用合同制出于尽可能维护聘用单位人事管理上 的稳定性的目的,还实行了本单位应聘人员优先制度,即聘用单位应优先从本单位 现有人员中选聘,面向社会招聘的,同等条件下本单位应聘人员优先。 劳动合同中的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称为用人单位)是指在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 经济组织(含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通过 劳动合同与工勤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劳动合同 中的个人(在劳动合同中称为劳动者)仅指通过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人员。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者范围未作有关回避、优先等方面的要求,劳动合 同中的用人单位享有的用人自主权较聘用合同中的聘用单位更为充分。另外,无论 是聘用合同中的受聘人员还是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均不包括国家公务员、比照实 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工作人员、现役军人等。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聘用合同以合同期限、工作内容或工作岗位及职责、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和劳 动条件、劳动报酬、合同变更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等为必备条款。同时,还允许 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知识产权保护、解聘的提前通知时限等条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