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论文

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论文 一、诗学与翻译诗学 诗学的概念最早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一书,是指组成文学系统的文体、主题与文学手法的总和[2]。在以后的发展中,诗学成为文学领域含义丰富的术

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论文 一、诗学与翻译诗学 诗学的概念最早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一书,是指组成文学系 统的文体、主题与文学手法的总和[2]。在以后的发展中,诗学成为 文学领域含义丰富的术语,既涵盖宏观层面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流派, 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文学创造艺术手法,尤其强调审美性和艺术性。由 于文学作品有别于科技文献,具有歧义性、伸缩性、模糊性等特点, 因此也就带来了文学翻译诗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译者在遵循翻译伦 理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实现文学翻译的语言转换和意 义再生,达到审美的、诗性的境界和目的。最早将“诗学”概念引入 翻译研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批研究者,其代表人物为利维、米科 和波波维奇。他们的翻译研究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的客观诗学,发 展了形式主义的诗学观[3]。1973年,法国第八大学教授、著名文论 家、翻译家亨利·梅肖尼克(HenriMeschonnic)在《诗学———创 作认识论和翻译诗学》一书中最早提出“翻译诗学”这一术语。他认 为诗学是一个比语言学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系统,是“关于作品价 值和意蕴的理论”,翻译理论应该包含在诗学之中。文学翻译具有特 殊性,文学文本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文学文本意义的 理解必须纳入诗学轨道,而不能简单地用语言学去诠释。梅肖尼克的 翻译诗学是建立在将作品理解为一个整体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它不 是一种“实用语言学”,而是一种“实验性诗学”;翻译是一项“超 越语言之上”的活动,是一项“阅读创作”活动,是历史主题的“重

腾讯文库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