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个活动主要是为

教学目标 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 . 美术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个活 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所讲述的知识的理解。 第一个活动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这种情况 在中国比较明显。佛教最初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原有的佛教形象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信仰的需要将形象本土化。 所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使学生理解这一过程以及产生的原因。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 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 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才 “”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 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 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时代:性别:体态:姿势:面部特征:发型:着装: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在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一件作品进行较为深入地 分析。这个活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一些关于不同宗教的故事 和资料,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然后课后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这一活动。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 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 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 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 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材料分析 1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 2—— 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 34 的观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基督教 5 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伊斯兰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 的美术作品。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经出现过宗教大规模流行的情况,这 是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宗教曾经 对美术创作产生过重要而且直接的影响,并且产生过大量的佳作。比如中国的四大石窟、古 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与雕塑、巴黎圣母院等等。对于这些作品,如果我们对它们产生的历 史背景以及背后特定的宗教观念不了解的话,我们是很难理解这些作品的。所以教材中选择 了一些中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 了解宗教是如何对美术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的。 教材主要以石窟艺术为例,介绍了中国的佛教艺术。其中包括最早的新疆克孜尔石窟, 以及被称之为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大同石窟、龙门石窟。教材在介绍这些石窟的时 候,主要介绍了这些石窟的发展历史,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及它们的演变等等。在这些介

腾讯文库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