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评价激励制度
小学教师评价激励制度为了更好地落实有关师资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特制定此评价制度。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一)目 的 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
小学教师评价激励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有关师资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上级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 ()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 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全体教师不 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 1 、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 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师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 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2 、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和提高,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 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 3 、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 评为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 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岗位工作评价方式,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学生的考 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4 、可行性原则,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地域环境和学校条 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 绩。 德: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 能: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 能力。 勤:是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 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 (二)考核标准以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及精神 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 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 著,成绩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