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兵团地州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新疆兵团地州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国陪都制度由来已久,近世有学者提出在夏朝时已经出现陪都制度,虽有一定道理,但目前为 止,尚不能得到考古发掘或古代

2022.2023 学年新疆兵团地州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陪都制度由来已久,近世有学者提出在夏朝时已经出现陪都制度,虽有一定道理,但目前为 止,尚不能得到考古发掘或古代文献史料的有力证明。周朝早期,原来的都城丰镐偏居于西部, 对 统治全国极为不利。到周成王时,东都洛邑的营建工作正式完成,从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并初步 发展 的陪都制度,到此时得以完善确立。秦和西汉在全国皆推行郡县制,在众多史籍中,没有秦、 西汉 两朝设立陪都的明确记载。一些学者认为洛阳是当时陪都,只是有关资料太少,因此情况不 甚了 了。另有学者认为,秦和西汉推行郡县制,因而秦和西汉无陪都之制,自然也就没有秦或西 汉以洛 阳为陪都的建置。 此种观点有待商榷。首先,郡县制的推行与陪都的设立并不矛盾。隋炀帝时营建东都洛阳,属豫 州 河南郡管辖,唐承隋制.在东都洛阳所在地设河南府河南郡。唐朝时期另有北都太原,在其地 设太 原府太原郡管辖,隋唐两朝亦未因郡县制的推行而取消陪都的建置。因此,在秦、西汉两朝 以洛阳 为陪都是可能的。 其次,就秦和西汉当时所处的情形来推断,以洛阳为陪都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洛阳自西周成 王 时开始营建,到东周时正式迁都于此,历时数百年之久,有定为陪都的政治基础。与西周一样, 同 样起自西陲边地的秦王朝在“吞二周而亡诸侯”之后,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更好地 控制 东方广大的疆域。为此,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止六国复辟,如迁徙六国贵族、收缴天 下兵器 等,因而仿效西周在洛阳设立陪都以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是可能的。从地理形势来看, 洛阳地处 黄河中游的南岸,境跨伊、洛、漉、涧四条河流之间,且北依邙山,东控虎牢,西据靖 坂,是一个 “四阻之国”,地处天下之中,成为关东重要的经济都会。 再次,从秦、西汉两朝洛阳的政治地位来看,洛阳是有陪都之实的。尽管秦和西汉时期并没有定 都 洛阳,但是两朝对洛阳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秦时将洛阳作为丞相吕不韦的封邑,并进行大规模 营 建,修筑了南北二宫,使之成为秦灭六国的东方战略基地。西汉亦然,在建立宫殿城阙的同时, 建 成武库和太仓,并派重臣管理。鉴于洛阳特殊的地位,西汉政府将洛阳置于朝廷直接控制的区 域, 不许在此封侯立国。 秦朝国祚短促,因之尚未在东都洛阳问题上有所建构便已湮灭在六国起义的熊熊战火之中。继之 而 起的西汉政府尽管非常重视洛阳,也没有正式宣告以洛阳为陪都。从上述史实可知,当时洛阳 虽无 陪都之名却担负着重要的陪都之责。洛阳得以重新为都是在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光武帝刘秀的 时候实 现的,但却不是陪都,而是成为东汉的首都。 (摘编自崔彦华《秦、西汉有没有陪都?》)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 近世有学者提出在夏朝时已经出现陪都制度,虽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考古发掘或古代 文献 A.

腾讯文库2022-2023学年新疆兵团地州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